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省现代铁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1年)

2017-06-09 e车轨道交通资讯

近日,安徽省发布现代铁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1年)。

目标:到2021年安徽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63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800公里,高速铁路将覆盖安徽全部设区市

安徽省铁路建设重点项目表(2017—2021年)

安徽省现代铁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 (2017—2021年)

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骨干,也是关键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民生工程。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化铁路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根据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省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建设,与原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多轮战略合作,全面加快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铁路 40 37469 40 14988 0 0 2452 0 0:00:15 0:00:06 0:00:09 2979设步伐。目前,干线铁路已覆盖我省所有设区市和47个县,其中高速铁路通达13市16县,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223公里(不含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网密度达到301.6公里/万平方公里,以合肥为中心、以高速铁路为骨架、以普通铁路为基础的现代铁路网布局逐步显现。

1.高速铁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建成合宁、合武、京沪、合蚌、合福、宁安、郑徐高速铁路,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及南客站,贯通了京福南北大通道和沪汉蓉、沿江、陆桥东西大通道,全省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403公里,高铁占全省铁路总里程的1/3。在建杭黄、商合杭、合安、郑阜、皖赣芜宣段扩能、淮北客车联络线等快速铁路,新线里程1037公里。目前,以合肥为中心,联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深圳(南昌)、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方向,“一纵四横四联”的高铁网络已经形成。

2.普通铁路网提质加密。建成铜九、阜六、宿淮等普通铁路,全省普通铁路网基本完善,普通铁路总里程达到2820公里。完成阜阳、合肥、亳州、淮北客站改扩建,实施既有京沪、京九、青阜、漯阜、宁西等铁路电化或复线电化改造,全省复线率达到66.8%,电气化率达到54.5%,全省铁路网质量和能力大幅提升。在建庐铜、马鞍山郑蒲港铁路,阜淮、淮南、水蚌三线电化,符夹铁路扩能改造,合芜、青阜、芜广铁路电化,阜阳北站扩能改造等工程。

3.城际铁路发展基础具备。皖江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通过国家审批,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巢湖―马鞍山、滁州―南京、南陵―繁昌―芜湖―江北集中区等4个近期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编制完成,研究提出淮北―宿州―蚌埠等一批重点项目,与皖江城际网衔接,共同形成安徽城际铁路网体系。

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起步。合肥城市轨道交通率先取得突破,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2号线、3号线加快建设。芜湖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国家批复,2号线一期和1号线正式动工建设。淮南、马鞍山两市编制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安庆、蚌埠、阜阳等市建设规划正在积极推进,全省已形成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良好态势。

5.运输能力持续提升。目前,我省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南京、济南、武汉、广州、杭州、长沙、成都、福州、南昌、郑州、西安11个省会城市、50多个地级城市的直达高铁动车,实现合肥1小时到南京、2-3小时到上海、杭州、南昌、武汉,4小时到北京和福州,合肥南站每日开行动车129.5对。“十二五”以来,全省铁路客运量年均增长11.6%,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7.8%。货运能力不断释放提升,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有力,货运服务趋于多元化,长三角货物快运、“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合肥-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合肥-上海城际特需班列陆续开行。

6.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完善全省铁路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省、市、县协调联动,有力保障项目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完善省市共建机制,明确了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各项支持保障政策。在全国率先设立铁路建设投资基金,放大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打造铁路建设融资主渠道。加快推进由我省控股的庐铜铁路、合安高铁建设,积极探索自主建设、管理、运营的新模式。

当前,全省铁路网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网络规模偏小,覆盖广度有待提升,全省尚有13个县不通铁路,3个市、40个县不通快速客运铁路。二是路网干线通道不完善,合肥至山东半岛、西北等方向的高铁通道尚未畅通,缺乏高标准沿江、沿淮高铁通道。三是网络结构有待优化,电气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五是随着国家铁路建设体制改革推进,省方出资压力较大,铁路项目建设运营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大。

(二)形势要求。

1.经济新常态要求铁路创新发展。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运输需求规模和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高强度、个性化、多样化、强时效需求将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交通建设既是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抓手,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强大引擎。这要求铁路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在建设、投资、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改革创新,加快铁路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面提升铁路网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出行,降低物流成本,全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

2.区域城乡一体化要求铁路协调发展。铁路发挥着引导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城乡要素流动的支撑作用。到2021年,我省城镇化率将从现在的50%提高到56%以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城乡一体化将加快推进。我省将更加注重统筹推进省内不同板块的协调联动,加大对大别山、皖北、皖南贫困地区铁路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同时,统筹考虑城市、城际、区际交通需求,城市群、都市圈内部和外部交通条件,促进铁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融合。

3.资源环境约束要求铁路绿色发展。当前,我省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修复压力巨大等矛盾。随着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增长,与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这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持续节能减排;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更加注重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以较小能源资源消耗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的总需求。

4.国家战略实施要求铁路开放发展。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战略,地区发展必须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阔空间参与资源配置和产业协作。同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将安徽8市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要求与沪苏浙等省市联手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迫切要求我们积极谋划对外联系的铁路大通道,无缝对接周边地区,融入国家综合交通网络,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支撑。

5.全面保障改善民生要求铁路共享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普惠性要求扩大交通运输服务供给,提高共享水平。要推进铁路运输服务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延伸,加快建设扶贫开发铁路、支线铁路、专用铁路,提升铁路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努力使铁路运输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围绕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创新铁路投融资体制机制,按照适度超前原则,以完善网络、扩大能力、提升水平、做强枢纽为重点,集聚各方面力量,全力推进快速铁路建设,提升改造既有普通铁路,加快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发展,完善路网布局和结构,强化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客货运枢纽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铁路网,全面提升服务和保障能力,为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统筹规划全省铁路网络布局,加强铁路廊道管控和空间预留,合理配置资源,强化有机衔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抢抓政策机遇,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规划实施。

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高速与普速、新建与既有、枢纽与通道以及区域间铁路协调发展,强化主通道,疏通微循环,做好与公路、民航、水运等其他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同步提升技术装备、服务和运行管理水平,实现网络结构优化、层次清晰和效率效益最大化。

3.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统筹建设能力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使铁路建设适度超前,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4.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全面深化铁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建设体制、管理方式、运营模式、政策机制创新,努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增强我省铁路发展活力。

5.集约节约,绿色低碳。综合利用土地、通道等资源,推广应用先进的节地、节能和减排技术,挖掘存量潜力,努力实现铁路体系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铁路和轨道交通大运量、高效率运输优势,进一步提高绿色运输比重。

(三)发展目标。

到2021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300公里,基本建成网络通道内联外畅、枢纽站场一体衔接、旅客运输方便快捷、货运服务高效多元、设施装备先进适用的现代铁路交通体系,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高铁网络基本形成。建成以合肥为中心,贯穿经济走廊,联接所有设区市、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网,全省高铁里程达到2800公里,高速铁路覆盖所有设区市,合肥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

――普通铁路网优化完善。普通铁路网进一步加密完善,货物运输通道更加通畅,电气化率达到90%以上,货物运输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

――城际、市郊铁路启动布局。建设皖江、皖北城际铁路和一批重点市郊铁路,实现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至临近主要城镇的快速客运铁路联通,城际、市郊铁路里程达到260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推进。建成合肥、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启动马鞍山、淮南、蚌埠、阜阳、安庆、铜陵等市轨道交通主要线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20公里。

――综合枢纽强化衔接。依托合肥南、合肥西、蚌埠南、芜湖、安庆西、阜阳西等高铁站,阜阳北、合肥北等铁路货运站场,建立不同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客、货运枢纽体系。

――客货运输更加便捷。铁路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铁路网覆盖90%以上县,快速铁路网覆盖所有市和55%以上县,群众出行、货物运输便捷度大大提升。

2017―2021年,全省铁路建设拟投资4110亿元,其中,铁路274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137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多层次铁路网络。

1.构建高速铁路网络。加快构建我省高速铁路主骨架,不断扩大高铁覆盖面,基本建成以合肥国家级综合铁路枢纽为中心,阜阳、蚌埠、安庆、芜湖、黄山等区域性铁路枢纽为支撑,连接全部设区市,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黄山至杭州、合肥至安庆、安庆至九江、郑州至阜阳、合肥至新沂(青岛)、池州至黄山、南昌至景德镇至黄山、合肥至南京等高速铁路。开展北沿江、沿淮、合肥至安康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谋划储备一批高铁通道项目。2017―2021年,续建快速铁路1037公里,开工建设830公里,建成1400公里。

专栏1  高速铁路重点建设项目

建成:

黄山―杭州、淮北―萧县北、商丘―合肥―杭州、芜湖―宣城、合肥―安庆、安庆―九江、郑州―阜阳、池州―黄山、南昌―景德镇―黄山等高速铁路;

建设:

合肥―新沂(青岛)、宣城―绩溪、合肥―南京等高速铁路;

开展:

沿淮、合肥―六安―安康、北沿江、合肥―池州―金华、南沿江等铁路项目前期研究。

2.完善普通铁路布局。扩大全省普通铁路覆盖面,进一步完善普通铁路网布局。加快既有铁路扩能改造,提高铁路网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建成庐江至铜陵铁路,完成芜广、青阜、符夹等铁路扩能改造,推动六安至安庆至景德镇等铁路建设。2017―2021年,续建普通铁路135公里,开工建设210公里,建成135公里;复线改造126公里,电气化改造1368公里。

专栏2  普通铁路重点建设项目

建成:

庐江―铜陵铁路,建设六安―安庆―景德镇等铁路。

实施:

符夹、宁芜铜九铁路扩能改造,合武、芜广、青阜、皖赣、合九等铁路电气化改造,合武铁路天堂寨站、青阜铁路涡阳站、阜阳北站扩能工程等

开展:

三门峡―亳州―洋口、铜陵―南陵―宣城、随州―麻城―安庆、阜阳―六安铁路二线等铁路前期研究。

3.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皖江、皖北城际铁路网建设,利用已建高速铁路和既有普通铁路,提供快速度、公交化、大容量的城际运输服务,实现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至周边主要城镇、重点旅游景区之间快速铁路客运联通。建成淮北至宿州至蚌埠城际铁路,建设阜阳至蒙城至淮北、亳州至蚌埠、巢湖至马鞍山等城际铁路,研究建设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四山联动快速通道”,推进合肥至新桥机场至六安、淮安至天长至南京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2017―2021年,开工建设城际铁路660公里,建成200公里。

专栏3  城际铁路重点建设项目

建成:

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

建设:

淮北―蒙城―阜阳、亳州―蚌埠、南陵―繁昌―芜湖―江北集中区、巢湖―马鞍山、滁州―南京、宣城―镇江等城际铁路

开展:

天堂寨―天柱山、合肥―新桥机场―六安、蚌埠―五河、宿松―望江―东至―泾县―宣城、庐江―巢湖、马鞍山―扬州、淮安―天长―南京、蚌埠―滁州、池州―九江、驻马店―阜阳、合肥―芜湖―芜宣机场―宣城、宁国―临安(杭州)等城际铁路项目前期研究。

4.鼓励市郊(域)铁路和专用线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通过有序新建、利用既有资源等方式发展市郊、市域铁路,提供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大运量、快速度、通勤化公共交通服务。加快连接沿江、沿淮主要港口、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集疏运铁路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支持工矿企业专用线建设。加快现代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2017―2021年,重点实施合肥、六安等市郊(域)铁路,沿江、沿淮等重点港口建设集疏运专用铁路。

专栏4  市郊(域)铁路和专用线重点建设项目

市郊(域)铁路:

建设合肥―六安―金寨等市郊铁路,

开展合肥―桐城、合肥―淮南、合肥―庐江―池州、铜陵―枞阳―庐江、安庆―望江、安庆―怀宁、安庆―枞阳、萧县―徐州等市郊铁路项目前期研究。

铁路专用线:

建设马鞍山郑蒲港铁路、芜湖宝特物流、铜陵港江北港区、池州港梅龙港区、安庆港中心港区长风和皖河农场作业区、合肥港派河港区、蚌埠港长淮卫作业区、蚌埠沫河口化工园区等铁路专用线。

5.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城市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加快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建成合肥、芜湖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启动其他批复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线路建设,逐步提升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建成合肥市轨道交通2、3、4、5号线和芜湖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实施马鞍山、淮南、蚌埠、阜阳、安庆、铜陵等市轨道交通建设。2017―2021年,续建城市轨道交通67公里,开工建设320公里,建成200公里。

专栏5  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建成:

合肥市轨道交通2、3、4、5号线及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芜湖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建设合肥市轨道交通6、7、8、9号线S1线一期工程和马鞍山、淮南、蚌埠、阜阳、安庆、铜陵等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线路。

(二)扩大铁路运输能力。

1.构建便捷高效客运体系。以高速铁路网络为基础,深度挖掘客运潜力,增加我省至主要城市的动车班次,充分释放路网能力。加强对城际、市郊、市域及其他短途旅客市场、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培育,鼓励合肥都市圈等客流较多的地区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和设施开行城际、市郊、市域列车。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不断丰富客运产品种类,形成高速动车、城际列车、普速客车、市域市郊列车等层次多样、能力协同、便捷高效的旅客运输体系,提高客运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2.提升货运效率和能力。加强铁路物流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省内物流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合作,加快建设一批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基地,加大现代化中转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货运换装效率,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推进大宗散货铁水联运,提升铁水联运比重。加大运输设备集装化、标准化推广力度。不断拓展铁路货运市场,加密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长三角货物快运、合肥―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合肥―上海城际特需班列,进一步开发新的铁路货运产品,提高货运服务效率。

(三)提高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1.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健全我省为主投资铁路建设管理体系,依托省铁路建设协调领导机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铁路建设标准规范,健全地方铁路安全质量监管体系,积极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加强工程现场监管,严厉打击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质量隐患,建设安全优质工程。加强铁路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城镇规划、产业发展等协调衔接,及时修复涉铁损毁的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

2.建立运营管理体系。适应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新形势,以我省控股的庐铜铁路、合安高铁和有关城际、市郊铁路等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自主控股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规范的运营体制。广泛吸引优质行业管理人才,培养我省精干高效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有关方面衔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要求,全面参与国铁干线铁路合资企业运营管理,在运输班次、收入清算、收益分配等方面增强我省话语权。

3.建立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步伐,整合省内铁路信息资源,集成项目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全方位数据,实现铁路数据信息可视化查询、二三维联动展示等功能,打造高质量的全省铁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铁路研究、规划、建设、运营、评估等工作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地理信息服务。

(四)做大做强综合枢纽。

1.综合客运枢纽。统筹考虑城市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和综合交通发展等情况,按照一次预留、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布局铁路客运枢纽,并及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充分预留地上、地下建设空间,规划周边衔接道路。新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线路尽可能引入规划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重点依托阜阳西、芜湖北、合肥西、蚌埠南、安庆西、黄山北等高铁站和六安、宣城等火车站,建设一批与城市轨道、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努力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

2.综合货运枢纽。加快推进铁路大型货场、物流中心、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完善枢纽货运配套设施,促进多式联运和铁路现代物流业发展。完善铁路枢纽衔接配套,根据生产力布局和路网发展需要,建设枢纽联络线、疏解线、外绕线等相关工程,进一步完善检修、维修配套设施,提升枢纽综合能力。重点依托合肥北、阜阳北、蚌埠东等铁路货站,建设与公路等不同交通方式一体化的综合货运枢纽,提高货物换装效率,实现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进一步完善省铁路建设协调领导工作机制,强化纵向联系和横向沟通衔接,形成上下协调联动、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立抓落实的制度链条,健全分工协作、督查评估、考核问责等机制,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全面掌握进展情况,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薄弱环节。

(二)强化建设资金保障。

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方面衔接,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的争取力度。争取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大路省合资建设项目出资比例,缓解省方出资压力。完善省、市共建机制,按比例落实地方建设资金,保证铁路建设资金需求。落实省铁路发展基金扩大规模实施方案,支持铁路发展基金做大做强。做好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铁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出台我省相关实施细则,增强铁路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在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等各环节、各阶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空间、岸线等资源,推进铁路站场土地集约综合开发利用。加强铁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依法落实环保、节地、维稳各项要求,选址选线要优先避让环境敏感区域。大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及既有环保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铁路建设和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完善协调推进机制。认真抓好规划落实工作,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评估制度,组织进行年度分析和中期评估,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按照规范程序适时调整。加强规划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